1、 筛选网络课程平台确保网络安全
利用“全国网络云课堂”、“一师一优、一师一课”、“陕西名师资源库”等优质网络资源,开展课程直播、在线检测和答疑辅导。为方便师生情感交流,确保师生网络安全,特选具有“课堂互动”和“课程回放”功能的平台。
2、 选择课程内容,有效利用资源
精心设计教学,合理安排课程。将教学内容推送到班级学习小组时,要因材施教,分类指导。教学时长符合年龄和学习周期的特点,每节课时长不超过25分钟;准确衔接学习进度,严格控制课业负担,兼顾当前教学内容和后期教学任务,追求两者的“无缝衔接”,提高优质资源的利用率。针对学生因长期封闭而积累的不良情绪,教师应在学科教学中适当穿插名画欣赏、名曲欣赏、名言名句等内容,帮助学生缓解消极情绪,保持积极态度。
3、 注重启发引导,教学形式多样化
教学过程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,满足学生的需要,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。要善于教学、善于指导、善于指导、善于沟通。为了实现更有价值的自我发展,应鼓励学生通过视频直播、在线辅导、优质资源推送、自学辅导、电话沟通等多种形式交替进行自主阅读和探索。网络教学的问题设计与现实紧密相关,便于教师、学生和家长共同探讨。有时,在分享和交流的过程中,也会有展示学习成果的环节,培养学生的问题思维能力、语言表达能力和知识结构。
工作室成员还利用班级微信群、QQ群、博客圈等,探讨网络教学方法,共享课程资源,解决网络教学中的专业知识问题和技术操作问题,确保网络教学的有序进行。
4、 加强家庭的凝聚力提高教育效果
网络教学存在着师生互动性差、学习监控难、效果监控不及时、缺乏家庭学习氛围等问题。因此,家长的配合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尤为重要。因此,团队成员利用网络平台提前开展以习惯养成为***的家庭教育指导。例如,引导家长和孩子阅读好书、欣赏电影、学习技能等,并在学习小组中分享任务清单和经验。提醒家长帮助孩子科学规划,合理安排,有序生活,养成习惯。对于自律性差的学生,教师也会与家长进行点对点的沟通,以增强教育协同效应,提高教育效果。
5、 贴近教育修身育人目标
队员要牢记教育使命,践行道德育人。在内容设计上,要结合时代因素,把疫情的“危”变为教育的“机”。把对疫情的感受和体会作为生命教育、感恩教育、责任教育的新鲜素材,促进学生了解国家政策、政治制度、社会运行、经济文化等方面,提高对社会的观察和认识。
为了鼓励学生成为网络教学的积极探索者,团队成员采取主题活动课程的形式进行教学。例如,以新冠状病毒肺炎疫情、全球化背景下的公共事件、信息甄别和舆论应对为研究主题,鼓励学生进行全面分析和理性思考,防止认知偏差和极端行为,为他们的生命成长注入精神营养。
防疫斗争让我们感受到党的正确领导和强大力量,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,也让我们对尊重生命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有了一些思考。在学科教学的同时,努力渗透科学教育、艺术教育、生命安全教育和劳动卫生教育,把防疫工作的典型特点作为价值导向的新鲜素材,引导学生用先进事迹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,增强爱国主义、责任心、奉献精神和责任感。从而,在更广阔的领域实现德育目标。